查看原文
其他

早期干预的这些坑,你踩了吗?

2017-07-13 马磊 儿科医生鲍秀兰

在中国,目前是一个“问题孩子”满天飞的时代!

很多医院、网站、机构、甚至个人天天在说“飞机手”、“尖足”、“头后仰”、“打挺”、“肌张力”……

于是很多家长,就天天在网上查查查,查一个症状看一下自己孩子,“嗯,我家宝宝好像也有这种症状,会不会有问题?”再查,再看,越看好像对应的问题越多。当妈的不淡定了,坐不住了,抱着孩子去医院,万一碰到医生说,“嗯,你这个孩子得治,不然可能会脑瘫”,于是乎,住院、打针、输液、高压氧、电疗,能用的都用了。孩子哭闹,全家情绪崩溃,甚或有的妈妈出现严重抑郁,想跳楼的心都有。最起码,我的患者中,这种情况不在少数的。当然,出现上述症状的孩子中,确实一部分是存在发育问题的,但更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是正常的,有些其实是正常表现,只是家长不会区分而已。

宝妈提示

当你怀疑孩子有问题的时候,不要只是在网上查一些来源不明的资料,有能力的可以看一些专业的资料或书籍,自己不方便查专业知识的或仍是有很大疑心的,到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诊断是必要的。


什么是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早期”的含义:早期可解释为“生命的早期”或“症状出现的早期”,但干预开始的年龄对干预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生后第一年最重要,早期干预越早越好,早产儿、高危儿最好从出生后开始。

“干预”的含义有两种:

1、干预是指根据婴幼儿智力发育规律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即利用触觉、视觉、听觉、运动的本体感觉和前庭平衡觉,促进婴幼儿智能和运动发育,促进婴幼儿发育里程碑的获得,减少发育风险; 

2、另一种情况是当发现有脑瘫或智力、交往能力等有落后表现时开始,其优点是直接针对功能障碍和只应用于选择的人群。这种情况可直接称为“康复”。所以,早期干预既包括预防也包括康复,可以理解为,对于那些在后来显示出特殊的神经发育异常需要特殊治疗计划(物理的、语言的、认知的、教育的、行为康复)的孩子来说,早期干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什么样的宝宝需要进行早期干预?


应该是任何一个宝宝都应该进行。对于一个正常的宝宝来说,我们应该了解每个发育阶段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怎么样通过改变、改造我们的生活环境、带养行为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发育支持。比如我们日常跟孩子多说话,多互动,而不是扔一个手机或一个IPAD给孩子;比如在孩子需要翻身、独坐、爬行的阶段我们给孩子提供一块硬度适中的垫子;再比如我们减少生活中过多的包办代替,给孩子多一些说或做的机会等等。对于有发育风险的孩子(早产、围生期缺氧、胆红素脑病、母孕期疾病等),我们预防性的给予干预,一方面可以促进孩子的发育,一方面也可以预防一些问题的产生。对于已经出现发育问题的孩子,及早的干预(康复)可以更好的减少伤残发生或减轻伤残程度,尽可能的使孩子接近正常。



早期干预都有哪些误区?如何干预?


误区1:单纯强调积极干预,越早越好

我们提倡早产的宝宝,特别是有明确脑损伤或者伴有其他高危因素的宝宝要早期积极的干预。但如何把握这个干预的度的问题很重要。从到我们中心就诊的患者来看,有些家长当孩子刚从新生儿科出院,立刻就将孩子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每天输各种所谓营养脑神经的药,做各种电疗、磁疗等。这样的治疗下来,往往发现孩子体重不长了,睡觉也不踏实了,容易受惊了……更有的孩子交叉感染了,出现腹泻、肺炎等病症。

应对:

不同月龄孩子的护理重点和干预方式是不一样的。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孩子生长发育最快的一年,特别是前三个月(纠正3月龄内)孩子的生长发育更是处在一个高峰。一般孩子出生前三个月身高、体重、头围的增长是后9个月的总和。特别对早产的宝宝,还有一个追赶性生长的过程。因此,在孩子出生后,要尽可能减少不良刺激,保证孩子吃好睡好,其体格才能发育好。吃好睡好的过程,也是大脑快速发育过程。这一时期的干预,可以在孩子醒着状态稍好的时候适度给孩子做做抚触、按摩、被动操、主动运动引导、视听训练等,也可以给孩子听听音乐,唱唱儿歌,聊聊天等,同时多给予安抚搂抱。即使是有明确脑损伤或已经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要康复的孩子,咱们的干预也应该是先保证孩子饮食、睡眠,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的刺激行为,再适度的给予合理的康复训练。


误区2:早期干预内容越多越好

在给孩子进行早期干预的过程中,部分家长唯恐干预的不够,或者怕漏了哪项而耽误孩子发展,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药物、高压氧、电疗、磁疗等等,甚至有的地方还有封针,把孩子扎的像个小刺猬似的。弄得孩子哭闹不止,家长心疼不已,同时又都疲倦不堪,但是效果却不好。

应对:

目前对于早产儿的早期干预,甚至说脑瘫、发育迟缓等疾病的康复,没有证据证明哪个药物或者高压氧是有用的,电疗、磁疗等也仅仅可能起到一点辅助作用,最明确有效的治疗是物理治疗。对于早产宝宝,如果没有明确的脑损伤证据和相应的临床表现,建议以家庭干预为主,家长学会一些家庭干预的方法,在家进行。如果出现有脑损伤以及临床表现也不太好,可以去专业的康复机构去康复,但是家长要跟着学,在家时也要给孩子做。


误区3:只注重大运动方面的干预,而忽略其他

目前由于大部分医院的康复科室康复项目不全,偏重于大运动的康复,没有手功能和语言认知等的康复;很多医生也只看孩子运动发育的情况,忽略其他方面的发育;更由于在婴儿早期,运动方面的发育是否正常比较好观察,很多家长们在孩子早期干预的过程中只重视大运动方面的康复。

应对:

在早产儿中,脑瘫的发生率远低于智力落后的发生率,而智力在一个人的生活过程中更重要,而认知的干预也是越早越好的。因此,早期干预应该是综合的,在运动干预的同时,也应重视认知语言等智力方面的干预。


误区4:孩子到康复中心做干预就可以了

在康复中心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孩子在教室训练,家长在屋外玩手机、聊天。这其实也是很多带宝宝去康复的父母都会犯的错误,认为把孩子送到康复中心,教给老师就没自己什么事了,训练好或者不好都是老师的问题,其实不然。

应对:

给孩子做早期干预的主体是谁?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里才应该是最重要的干预场所!因此,家长应该掌握一些干预方法,尽可能开展家庭干预,并且应该是将干预内容融合在日常带养中进行。其实,喂奶、换尿布、洗澡等日常活动都可以跟干预结合起来。家里根据孩子的发育年龄做做适当的环境布置,孩子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也就能得到干预了。但是应给注意的是,开展家庭干预的时候最好到专业机构评估和得到专业的指导。


总之,早产宝贝的预防性的早期干预还是应该做的,即使是没有损伤的孩子,做了也会有促进发育的作用。但一定要知道如何做才是最好的。

 


您可以在文章评论里和育儿工具的问答栏目里问问题,我和我的团队会尽力回复大家。您还可以加入交流群:QQ529368218  微博:@鲍秀兰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

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发表论文110余篇,主编《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等著作10本,录制《0-3岁最佳的人生开端早期教育和保健》系列光盘15个。获得国家、卫生部和北京科技进步奖5项7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荣获第四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更多精彩文章:

宝宝长高,哪些关键营养要跟上?

夏季宝宝辅食调整,注意这几点!

辅食“怎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

宝宝多大才能吃“大人饭”?

3岁前宝宝智力开发的要点

入夏气温升高 宝宝多感冒咋办

1岁以下宝宝 添加辅食有四忌

宝宝发育迟缓 或因你太“爱”

宝宝生病是生扛还是去医院?宝宝睡觉不踏实 怎么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